(19) 涵碧樓的經營觀念

(本篇為網路資料整理)


不怕沒有客人來


涵碧樓每月來客數約有6,000人,裡面70%是本地人,以這個消費力結構來推估,台灣應該有二百萬以上的高消費人口。 外來客更多。


賣感覺、賣生活體驗



不是看住房率,而是看平均單價

隨時九成以上住房率的飯店是不健康的飯店。
企業家很少提早做旅遊規劃,當真正頂極的高消費者,臨時有空檔想來住卻無房可住。高住房率都是計畫旅遊者,而不是高消費者。

飯店客源分層

涵碧樓控制消費者,頂級消費者比重越高越好。
在訂房與住房客層比例是切割的非常清楚的,要給誰進來住。市場區隔要把它切開來,切的非常的清楚,在三角形裡面我們要那一塊,就是要那一塊,不要今天房間空在那裡,而去接下面那塊。

話題行銷

「創造一個產品」讓國際媒體主動來報導,讓專做高檔國際旅遊的業者,主動來找你。

一直改變消費者的概念

希望把國人的渡假習慣拉到七個night。

做得好,做得適合,比做得多重要

飯店是不是要有很多設施,也不是,是要讓消費者真的很悠閒。
涵碧樓員工接受的訓練是「不打擾客人的服務」,不會動不動跑去問客人要什麼,造成客人壓力,但卻要出現在該出現的時候。

行銷台灣

固定每個月都在全世界辦旅遊展,全世界的旅展都參加,一次大約要花40萬台幣,都自己花錢,每年最少參加12個旅展,旅展可把概念在當地推廣出來,持續不斷的推動,不是行銷涵碧樓,而是在「行銷台灣」。

不強調人次、住房率,而是品質與價位

假設兩個人來台灣旅遊,一個人花十萬元,另外一個人花兩萬元,花兩萬元的人數多會製造很多垃圾,造成環保問題,在一比五的狀況下,你要給一個人來還是五個人來?當然是給花十萬元的人來。

台灣的優勢與未來趨勢

台灣真的太小了,周圍的日本、大陸、韓國等對手這麼多,台灣如何推動「精緻的旅遊」才是重點,如果以數量來競爭,如何和大陸相比?
賺錢在中國,生活消費在台灣。交通方便以後,大陸人民來台灣消費、休閒、觀光旅遊,來買好的房子,把小孩送來台灣就學,生活品質高又民主化,我們的整個生活環境、醫療體系都比大陸好太多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延伸閱讀